來源:中天財經觀察作者:中天財經觀察發布時間:2022-10-26瀏覽量:3421
隨著光伏布局和應用的加速,歐盟由于對海外廠商的高度依賴,將進口更多的太陽能組件。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歐盟的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激增約138%,總出口增長91.2%。業內人士表示,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呈現3~4倍的爆發式增長。跨境電商平臺eBay上的生意都在以40%~5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
據香港《南華早報》10月5日報道,中國對歐洲的太陽能設備出口大放光彩。據該報根據海關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歐盟的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激增約138%。同時,今年前8個月的太陽能電池總出口增長了91.2%。
今年中國對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口激增,因為各國都在尋找替代能源來填補俄羅斯天然氣留下的空白。
6月2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家工廠組裝太陽能電池板。來源:VCG
據第一財經采訪廈門一摳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和CEO王皓表示:“我們的獨立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呈現3~4倍的爆發式增長。”王皓告訴第一財經,在過去3年里,他們在B2C跨境電商平臺eBay上的生意都在以40%~5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
根據能源行業咨詢公司 Infolink Consulting LLC,2022 年前 7 個月,中國向歐洲出口的光伏組件總容量為 51.5 吉瓦,比去年全年增長 25.9%。
在人們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之際,中國的太陽能產業似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出口亮點之一。
中國2021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創下紀錄,今年可能會再次打破這一紀錄。今年上半年,中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1吉瓦,是上年同期新增裝機容量的兩倍多。中國政府力推分布式太陽能,驅動了從醫院、學校到商業建筑的屋頂電池板裝置熱潮。這種分布式太陽能今年上半年占新增裝機容量的近三分之二
據英國《衛報》12日報道,據 SolarQuotes 的創始人稱,Alinta Energy的老板Jeff Dimery預測電價將上漲 35%
Dimery 的公司在維多利亞州經營 Loy Yang B 燃煤發電站,周一在 AFR 的能源會議上給出了這一估計。一天后,財務主管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將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稱為“下半年中最棘手的問題”。
,SolarQuotes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監管機構宣布即將上調高達 20% 的電價后 原本是太陽能產業淡季的六月,公司仍然收到了超過 10000 次太陽能安裝咨詢電話,大約是 2021 年 6 月咨詢次數兩倍,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個月。
在英國,超過 56000 戶家庭擁有太陽能 PV(光伏)系統。來源:BBC
據BBC報道,連蘇格蘭的太陽能電池板公司都被咨詢電話給打爆了,Renew Green Energy 的老板 Brian Middleton 表示:“由于整個能源危機,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消費者和企業的咨詢量正在飆升。過去我們可以在一周內訂購和交付一個項目,現在大約需要三個月才能交付材料。在此之前,我們每周收到 5 到 10 次咨詢,現在增加了兩倍,我們不得不增加額外的工作人員來應對。”
Middleton表示,大多數來咨詢的客戶或者是企業都帶著急切、暴躁以及恐慌的情緒詢問業務。總部位于 Glenrothes 的 RB Grant 也有類似的情況,該公司表示,它處理的查詢數量是去年的三到四倍,并且正在努力滿足激增的太陽能業務需求。
老板羅尼格蘭特說:“連遠在奧克尼和英格蘭的人們都迫切希望安裝太陽能面板。我們正在盡我們所能,但面板中使用的金屬和電氣元件存在供應鏈問題,因此人們不得不等待更長時間才能安裝。”
太陽能公司的詢價激增是太陽能光伏行業好轉的“苗頭”之一,咨詢公司 Green Energy Markets 的主管 Tristan Edis 表示,安裝量在 8 月和 9 月有所回升,這兩個月的數據更接近于 2020 年和 2021 年的繁榮期,這標志著“與 2022 年的前幾個月相比出現了顯著復蘇,當時的數字比前兩年的水平大幅下降”。
Green Energy Markets 的一些新數據顯示,9 月份太陽能光伏的安裝量有所回升。來源:《衛報》
Green Energy Markets 的數據顯示,9 月份澳大利亞的總裝機容量為 253 兆瓦,比年初至今的平均水平高出約 17%。Edis 表示,按容量計算,住宅需求增長了 13.8%,而商業需求猛增了約三分之一。
Edis 表示:“這似乎確實表明出現了太陽能產業的復蘇。”
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原因是日照水平相對較高,但也因為電價高。波動的政策也促成了新書《超級大國轉型》 (The Superpower Transformation ) 的撰稿人迪倫·麥康奈爾 (Dylan McConnell)所稱的該行業繁榮與蕭條的“太陽過山車”。在澳大利亞別州,太陽能電池板已經安裝在大約三分之一的房屋上,個人發電量急劇上升。
近幾個月來,新的太陽能光伏裝置趨于增加……對未來電價上漲的猜測將推動更多的人開始購買太陽能面板。來源:綠色能源市場
2022年以來,已有50家中國企業進入太陽能光伏產業,投資建設光伏電站。其中TCL、海爾、道達爾等知名企業都開始向著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異質結、多晶硅等跨境業務方向發展,并建立自己的光伏供應鏈。就連拓普、海馬、綠良集團等汽車和電動汽車公司,以及建筑公司Trendzone Holdings、鴻潤、Lets Tech和Bauing Group也開始涉足太陽能。
在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除了新的企業進入光伏供應鏈外,一些上市公司也在太陽能產業的上下游領域擴大生產。與剛剛入門的新人相比,老牌企業成功向太陽能產業上下游延伸,并希望從延伸的市場中獲得利潤。而在硅片短缺和技術創新的背景下,新的太陽能項目正在醞釀之中。然而,鑒于光伏是一個成本敏感的行業,這些新進入者能否抓住機遇,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圖并實現回報,還有待觀察。
今年5月,中國光伏組件出口總額為39.65億美元,同比增長101%,1-5月累計出口178.09億美元,同比增長101%。單晶硅片出口平均價格繼續上漲,太陽能電池平均出口價格在3月份觸及低點后出現反彈。價格整體呈上漲趨勢,海外需求旺盛,能源自主需求持續上升。
受俄烏沖突影響,歐洲市場光伏裝機需求持續超預期。在今年1 月至8 月期間,中國太陽能組件制造商向整個歐洲運送了超過 60 吉瓦的太陽能組件,這清楚地表明在歐洲市場對中國制造的產品的巨大需求大陸嚴重的能源危機。
在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間,中國公司已經向歐洲大陸運送了多達 60 吉瓦的太陽能。來源:Gessey
根據 Gessey 與TaiyangNews數據顯示,中國公司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向歐洲開發商出口了 18.1 吉瓦的太陽能組件產能,隨后在 2022 年第二季度為 26.5 吉瓦。2022 年 7 月,出口量約為 9.1 吉瓦,而 2022 年 8 月,中國向歐洲出口了 8.7 吉瓦的太陽能電池板。
隨著光伏布局和應用的加速,歐盟由于對海外廠商的高度依賴,將進口更多的太陽能組件。中國光伏企業可以抓住這場能源革命的契機,推動該領域的國際合作,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優質低成本光伏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
中國光伏產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達到98.5吉瓦,同比增長25.1%。歐洲成為該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約占總出口的39%。
專家指出,由于美國正在對中國太陽能組件制造商關稅進行調查,許多企業已暫停對美國的出口,并轉向歐洲等需求增長勢頭強勁的其他市場。
中國領先的光伏制造商隆基股份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受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和潛在能源供應風險的影響,預計歐洲市場將出現強勁增長,預計同比增長超過 50%。
2022年中國光伏組件生產現狀與出口規模分析全球第一實至名歸。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除了光伏產業,中國還可以加強與歐盟在儲能、氫能、碳捕集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合作。
由于俄羅斯天然氣進口以及俄烏沖突等種種影響加速了歐洲的綠色能源轉型,歐洲開始對能源問題焦頭爛額,并急于擴大其太陽能產能。5 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了要求在屋頂“迅速、大規模部署”的計劃,從能源密集型建筑和所有新建筑和計劃修復的建筑開始。如果這項努力取得成功,到本世紀末,歐洲將擁有能夠生產 600 吉瓦的太陽能設備的總安裝基地,足以滿足歐盟 20% 以上的總能源需求,相當于世界當前太陽能發電量的 60%容量。
隆基全新模塊設計,可垂直安裝,也可水平安裝。來源:隆基
這一激增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就是這家總部位于西安的公司——隆基股份,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組件(多晶硅晶片)和成品太陽能電池板的制造商。據內部人士表示,現在的歐洲是光驅企業的“香餑餑”,而隆基是市面上最強勁的面板市場,占據了近30%的市場份額。總體而言,2022 年第一季度中國對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口量比 2021 年同期增長了一倍多,而且大多數中國光伏公司都在供應歐洲所有太陽能設備。
隆基的投資創造了巨大的經營杠桿,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硅片制造商,產能占全球四分之一,銷售額占全球近50%。(由于無法在價格或性能上競爭,大部分幸存的競爭對手的產能都處于閑置狀態。)隨后,隆基還進一步整合到制造太陽能電池和成品面板中,大大擴大了買家群體,提高其議價能力,并為其提供更顯著的成本優勢。
在過去十年中,隆基在將全球平均太陽能發電成本降低 80% 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細看隆基在光伏產業上的崛起,這就有點像臺積電的發展歷程,這家公司已經在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與臺積電一樣,隆基周圍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為它提供了可靠的本地資源,從原始多晶硅到保護太陽能電池免受天氣影響的特殊薄膜。
據石油Link 8日報道顯示,自2020年開始,隆基超過連續四年銷冠的晶科能源,連續兩年出貨量居首位。尤其是去年,隆基實現單晶硅組件銷量37.24GW,第二名的晶澳科技銷量為24.07GW,差距進一步拉大。
今年半年報顯示,光伏組件出貨量隆基排名第三,在第一季度更是降到了第四名,前三位分別是晶科、天合、晶澳。
今年上半年,太陽能組件超級聯盟 (SMSL) 成員之一——隆基股份發布了專為歐洲市場設計的 HiMO5 產品系列的新半切電池組件版本。該模塊基于全球標準 M10 晶圓尺寸,具有 66 個電池單元和新的框架設計,允許安裝人員水平和垂直定位模塊。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為確保足夠的機械穩定性,該公司調整了新模塊的電池數量,修改和加強了設計,新版本將基于隆基HiMO5系列的技術。
僅僅在半年時間內,隆基股份出貨了超過 18GW 的單晶組件,并將美國市場丟在一邊,開始瞄準歐洲這個龐大的市場。
隆基股份還開始著眼于光伏產業的未來發展,將TOPCon 技術稱為“過渡性”技術,讓更多的精力和投資投入到混合鈍化背接觸 (HPBC) 電池技術的開發中,該公司認為該技術將在未來幾年主導市場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太陽能組件制造商。這家中國公司以其強大且高效的 N 型太陽能電池技術而聞名,隨著向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加速過渡,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需求旺盛。
晶科太陽能高度自動化的工廠。來源:晶科能源
據Europe PV9月簡報消息,晶科太陽能2022年上半年全球交付18.21吉瓦太陽能電池板,同比增長79%。
可以看出,盡管晶科能源在一季度和二季度受到供應鏈疫情影響,但該公司在6月初實現了產能的充分利用率,使6月份成為公司迄今為止產量最高的月份,晶科能源還計劃在下半年進一步提升N型產能。該公司于 8 月 26 日公布了其第二季度收益,調整后的凈收入為 5500 萬美元或每股 1.11 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 0.89 美元。
該公司此前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中透露,其2022年太陽能組件銷售目標可能在35GW至40GW之間,其中包括10GW N型Tiger Neo型號。最新報告顯示,晶科能源完成了近一半的銷售目標,表明今年剩余幾個月將在完善供應鏈的基礎上爭取更高的銷量。
今年上半年,晶科的N型新工廠陸續投產。到目前為止,這些工廠在 6 月份的產能已超過 16 吉瓦。
晶科能源在 Intersolar 期間宣布,已與 Memodo 簽署了首個歐洲 ESS 框架協議。來源:光伏技術。
晶科能源的吸引力之一是其作為差異化因素的技術優勢。該公司在 4 月宣布,其 182 毫米 N 型太陽能電池實現了技術突破,創下了最高轉換效率 25.7%的世界紀錄。獨立行業測試機構“PV Evolutions Lab”在其2022年度光伏組件可靠性記分卡中將晶科能源評為最佳表現者。
今年5月,晶科能源與德國太陽能和儲能批發商Memodo簽署了首個歐洲儲能解決方案(ESS)框架協議。協議中的產品包括一體化系統、可堆疊的低壓和高壓儲能系統以及單相或三相混合逆變器。
“太陽能組件超級聯賽”成員的產品將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由 Memodo 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獨家銷售。
晶科能源歐洲區總經理 Frank Niendorf 表示:“分布式發電市場在歐洲的增長令人印象深刻,通過與 Memodo 在 DA-CH 地區的獨家合作,我們將進一步實現我們在光伏和 ESS 市場的增長目標。 ”
上個月,晶科能源在公布其第一季度業績的同時,再次提高了產能計劃,以滿足歐洲不斷增長的需求,重點關注其 n 型組件
聽過了隆基股份和天合光能這些大企業在歐洲攻城略地的事跡,這家來自寧波主攻光伏并網逆變器的公司也不容小視,據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是第一家以太陽能組串式逆變器為主的上市公司。2022年6月,國際權威研究機構IHS Markit(S&P Global旗下)公布2021年全球太陽能逆變器出貨量前10名,錦浪科技(Ginlong Solis Technologies)位居第三。
在9個歐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全球 PV InstallerMonitor 2020/2021”調查階段,專注國際能源市場EUPD Research在全球范圍內采訪了1200 家光伏安裝公司。其中,Ginlong Solis Technologies連續六年榮獲荷蘭頂級品牌PV2021獎項。
據EUPD Research報告顯示,現如今歐洲光伏市場競爭激烈,而荷蘭一直處于歐洲光伏產業的前沿,Ginlong Solis所提供的0.7kw到255kw的串式逆變器以及三相混合逆變器對歐洲的光伏產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Ginlong Solis Technologies連續六年榮獲荷蘭頂級品牌PV2021獎項。來源:EUPD Research
據EUPD Research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AW Hoehner 解釋說:“過去幾年,荷蘭已經發展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光伏市場之一,在市場激增的環境下,光伏逆變器安裝開始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51290萬美元,同比增長58.92%,凈利潤增至7336萬美元。2022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48.96%,銷售額突破1730億美元。據天風證券統計,2021年中國央企公用電站招標中,組串式逆變器占比高達81%。在全球公用事業規模項目中,組串式逆變器占比超過70%。在波蘭、德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全球公用事業規模項目組串式逆變器的份額已高達 80%-90%。
Ginlong Solis今年股價行情。來源:雅虎財經
Ginlong Solis逆變器被列入主要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認可供應商名單,自 2009 年將產品線引入美國以來,Ginlong Solis 逆變器產品在美國擁有出色的市場紀錄。Ginlong Solis USA 總部位于俄亥俄州,倉庫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提供 NABCEP 認證的培訓計劃和全國范圍內的實時本地技術支持。
該公司預測,由于全球能源價格史無前例的上漲,所導致的光伏產業前景和海外發展加速, Ginlong Solis在歐洲的銷售額份額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增長40% 以上。Solis 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也有所增長。2022年太陽能光伏需求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尤其是在歐洲市場,預測裝機容量不斷上調。從2022年到2025年,歐洲裝機容量的復合增長率預計將增長40%以上。
Ginlong Solis2020年收入3.216美元,同比增長83%。來源:Mercomindia
在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如魚得水的發展時,歐洲本土制造光伏面板也面臨各種障礙,而歐洲大多數自稱專家的人都認為這些障礙都歸結為與低成本的中國制造會扼殺本地企業,并且認為現在要開始大力發展“歐洲制造”,以推出支持性政策和合適的價格,使歐盟能夠在低碳足跡產品上開展工作。
此類政策對歐洲想要完全生產“歐洲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還需要數年時間。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大冤種”拋棄高質量物美價廉的產品,去支持高貴又費時間的“歐洲制造”,可這是否現實?
在過去的 10 年里,中國光伏企業成功地確立了自己在歐洲光伏市場第一供應商的地位。然而,在過去的一到兩年里,我們看到中國公司越來越有興趣考慮在某些歐洲光伏市場收購運營資產或開發項目,在此基礎上開始發展太陽能組件的更高效率,成為各個光伏企業的首要目標,高功率組件對前代產品形成迭代也已經成了必然趨勢。在此情況下,各大光伏組件企業不斷研發高功率、高效率的產品,不僅在歐洲市場站穩了腳跟,也在中國光伏技術上成為世界領先奠定下了良好基礎。
內容來源:中天財經觀察(百家號)
2021-10
要說到國內專業的玻璃噴涂鍍膜設備廠家,我們不得不想到“廣東震儀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震儀股份”。震儀···
2020-12
COVID-19 疫情改變人們生活型態,也衍生出醫療科技的新需求商機。而配合政府未來4 年推動「臺灣顯示科技···
2023-04
車載顯示器是汽車內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導航、娛樂、安全等功能,同時也是汽車的視覺焦點。隨著汽車智能化···
2022-10
原標題:車載Mini LED 漸升溫 新能源車企率先“上車”來源:華夏時報見習記者 丁琦 本報(chinat···
2021-08
勝利精密:公司車載中央控制面板和其他產品使用AR減反射鍍膜、AF防指紋鍍膜和AG防眩光鍍膜等技術